对彩礼的理解

对彩礼的理解

婚姻及结婚

婚姻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平等契约,结婚是恋爱达到一定阶段后需要法律及世俗认可的一个过程。

我可以理解没有感情的婚姻,但我不支持。(从这点看,我可能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)

结婚是两个人之间的事,尽量避免变成两个家庭之间的博弈,如果双方父辈有分歧,情侣应该统一战线推动分歧的解决。

彩礼及嫁妆

  • 封建社会

    彩礼及嫁妆是成对出现的,封建社会只有妻有彩礼及嫁妆的说法,妾是没有嫁妆及彩礼的,纳妾只是一种交易行为,妾本质上一种商品。

  • 现代社会

    现代社会除落后地区外,大部分人普遍接受把彩礼嫁妆作为小家庭的启动资金。在没有特殊情况下,如果父母收彩礼且不给女儿的话,一个读过书的女生一定会跟父母抗争的。

  • 矛盾根源

    彩礼之所以称之为彩礼,为了讨一个好彩头,本质上接近于拜年红包。其中关键在于不能因此造成经济负担。

    彩礼的本质分歧在于给多少,如果1万块也不会成为激烈争论的问题。

    那为什么彩礼会变成一种负担呢?

    • 人的攀比心理

    • 房价的居高不下

    • 年轻人不想奋斗就想要一定的经济基础

    • 没有感情基础婚姻的交易

给予或借款

前面讲到 “现代社会大部分人普遍接受把彩礼嫁妆作为小家庭的启动资金”,这个观点默认

  • 彩礼嫁妆不再是为了讨好彩头,是将男女双方的父辈的财富转移到小家庭

  • 年轻情侣结婚时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

父母在把子女抚养成人后已经完成了他们应尽的义务。理想情况下,情侣有能力支付结婚期间各种费用,不应该动用父辈的积蓄。虽然大部分中国父母认为子女结婚时出钱是他们的义务,但是年轻人因此去无偿索要父母的积蓄,尤其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是非常可耻的。

父辈一旦出钱后,会不由自主干预子女的生活,至少出钱后他们心里更有底气。同时子女在拿父辈的钱后,心态也会发生改变,可以类比于毕业工作赚钱前后心态的变化

这种启动资金的说法,彩礼嫁妆可以统一换做借款,必须要还的借款。子女不应该借着彩礼嫁妆的名义收割父辈的财富。

总结

  • 结婚首先要有感情基础,不是完成任务

  • 无经济负担讨好彩头的彩礼是可取的

  • 大额彩礼及嫁妆应换做借款,并且是要还的借款